广播剧《茶馆》:中版打造,传承名著经典

发布日期:2017-11-21

广播剧《茶馆》

(点击封面进入试听)

2016年,是老舍先生逝世50周年,为了纪念老舍先生,继承老舍先生对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。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执手国内权威文学出版机构——人民文学出版社,精选老舍的经典名著为演播原本,策划制作有声读物版“京味儿老舍”系列。该系列选用郭政建、詹泽、滕奎兴、李野默等著名演播艺术家,使用正宗北京话及北京腔演播,录制原生态“京味儿”有声书,更加生动形象地诠释老舍先生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。该系列有声读物倡导版权、打造经典,获得了中国老舍研究会及老舍纪念馆的大力支持,并荣膺中国出版集团第八届集团出版奖优秀数字产品奖。

继“京味儿老舍”系列后,中版集团数字传媒以老舍的经典原著话剧《茶馆》为演播原本,策划制作广播剧《茶馆》。话剧《茶馆》创作于1956年,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《收获》杂志创刊号。文学家曹禺曽评价《茶馆》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。

剧本中没有生僻字词,也没有浮夸的感情描写,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还原了真实的生活,剧本的精良,演员的到位演出,都是该剧火爆的原因。而让广播剧《茶馆》也能如实让大家感受到话剧《茶馆》的魅力,是中版出品这个作品的初衷。

大咖演绎,还原百态京味

1958年3月29日,《茶馆》在北京人艺首都剧场公演,至今仍是北京人艺经典剧目。经过三个版本的演绎,这部人艺的镇团之宝演出了近700场,它的成长过程,几乎可成为北京人艺一部戏剧史的沧桑写照。《茶馆》已然成为了标杆作品,在许多人眼中是不容错过的重量级演出。

2017年盛夏,北京人艺的看家大戏《茶馆》再次开演,开票日,半夜3点多就有观众去排队,整个现场用“一票难求”四字都不足以形容。许多未能到现场观看的观众,只能空留遗憾。

在听到该广播剧的时候,可以感受到中版的诚心,精心打磨该剧的初心。为了还原《茶馆》的舞台魅力,广播剧《茶馆》请来了人艺著名女性导演唐烨执导,她的导演风格返璞归真,追求“深刻不偏激、含蓄不煽情”,除了重视剧本的文学性,恪守人艺现实主义传统。不仅是由于唐烨导演的高超执导能力,更因为她也曾在第三版《茶馆》中饰演角色王小花,切身的舞台经验,可以原汁原味还原话剧《茶馆》的韵味。

此外,我们还请到了曲敬国、郭政建、芒来等著名配音演员以及严燕生、龚丽君、雷佳等一批人艺第三版话剧《茶馆》的演员。在回归“原汁原味”的基础上再造风骨,使创作者的集体情感精确演绎呈现给观众,营造朴实高雅的格调。

原声音效,再现风云时代

《茶馆》剧本一共约18400个字,以北京城一家名为“裕泰”的大茶馆为背景,通过对各个角色的精雕细琢,表现了清代末年、民国初年和末年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。

第一幕是清朝戊戌政变那一年的老裕泰茶馆,距今百余年前。那时候,政治腐败,国弱民贫,洋货和鸦片占据市场,知识分子有的主张改良,有的想办实业;得势的太监要娶老婆,乡下的农民卖儿卖女;想维新的被砍了头,信洋教的腰杆倍儿硬;特务横行,老百姓动辄获咎,以至于掌柜王利发在茶馆里张贴“莫谈国事”。

第二幕还是那个茶馆,可是时代变了,已是民国时期。军阀们今天我打你,明天你打他,连年混战;列强虎视眈眈,随时准备分一杯羹;老百姓民生凋敝,朝不保夕。爱国学生号召大家内除国贼,外御列强。八面玲珑的王掌柜在残兵流寇、地痞特务的骚扰压榨下勉力支撑着茶馆,坚持改良。

第三幕依旧是那个茶馆。北京城被日寇霸占了八年以后,老百姓好不容易盼到了胜利,可是又来了国民党和美国人,政治空前黑暗,日子愈加艰难。而王掌柜的改良梦最终也没能救得了他的茶馆,他自己也被逼上了吊……

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,除茶馆老板之外,有吃皇粮的旗人、办实业的资本家、清官里的太监、信奉洋教的教士、穷困潦倒的农民,以及特务、打手、警察、流氓、相士等,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,能够“闻其声知其人”,“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”。

而让广播剧《茶馆》也能如实让大家感受到话剧《茶馆》的魅力,是中版出品这个作品的初衷。我们的用心不止体现在这样的大咖班底,如果细心听广播剧的观众,可以发现,广播剧里的吆喝声、叫卖声全是现场录音版,也是这样全方位的融合打造,再现风云变幻的时代,生动形象的诠释了老舍先生的原著,呈现出这样一部北京味道浓郁的广播剧。

更多新闻
 
 
Copyright 2020-2020 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06732号-9